我国服装业入世效应仍未充分显现
发表时间:1/13/2003
纺织服装业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受惠最大的行业之一,然而2002年这一行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中国服饰报》的分析显示,2002年1-9月我国服装共出口300.3亿美元,同比增长10%,而同期我国对外出口达232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增幅远远高于服装业出口增幅。而具体到企业来看,企业的利润增长也有限。在过去的一年中,服装业实际上的入世效应并未充分显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配额取消:受益不如预期大
服装业之所以被认为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受益较大的行业,其主要理由是我国服装业出口所受的配额限制将减少,从而充分发挥我国服装业的低成本优势,促进服装的出口。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首先,我国服装出口所受配额限制主要来自于美国及欧盟地区,而其中一些重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如日、韩等原先就是非设限国家,因此,配额的放开仅能部分增加我国对美欧等地区的服装出口,而对总体出口的效应并不如想象中大。
其次,按照该协议的规定,纺织品与服装配额的取消将分四个阶段来进行,至2002年1月1日是实行第三个阶段,而第四个阶段则在2005年1月1日实行。在第三阶段中,虽然欧美等国取消了部分服装产品的配额限制,但从其公布的配额取消情况来看,我国对欧美地区较多的服装产品其配额仍被保留,取消的服装配额大多数是一些原本出口就不太多的服装产品。以欧盟为例,欧盟对我国在服装方面仍保留五类产品的配额,而我国出口较多的夹克及风衣均在其列。因此,配额的取消对服装出口促进作用有限。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配额限制的取消,美国等地区加强了对我国服装业出口的其他各种限制。2002年9月,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向美国政府要求对袍服、手套、胸罩等实行新的配额便是一例。这些也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配额放开的效果。
--关税降低:挑战大于机遇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服装出口将面临更低的关税,从而可以加强我国服装产品的竞争力,同时生产企业还可以以较为低廉的价格从国外购进原料,从而降低服装业生产成本。但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关税降低带来的挑战要大于机遇。
首先,关税降低虽然可相应降低我国出口服装的价格,从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低价优势已得到充分发挥,关税降低对这一优势的增加有限。
其次,关税降低可降低从国外购入材料的成本,但目前国内服装企业对外出口中虽常从国外采购高档面科,但由于我国服装出口中许多产品是采取来科加工方式,获取的仅是加工费用,因而原料成本降低对出口本身影响较小。
第三,关税降低的效应是双方面的,不仅国外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关税降低,而且我国进口服装的关税也相对降低。虽然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服装企业在劳动力价格乃至服装生产成本上仍具有较强的优势,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工业化品牌时代所需要的低价高质的观点已逐渐过时,对于服装的需求进入个性化时代。职业性质、生活时段、地位显示等要求对个性化品牌提出强烈要求,价格优势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品牌优势已在服装业竞争中占据了越来越强的地位。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品牌运作能力方面要远远落后,随着关税的降低、服装业在国内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将给我国
服装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
--绿色壁垒:难以跨越的障碍
自20世纪90年代率先制定了环保的纺织标准后,欧洲国家纷纷立法,对进入本国、本地区市场的服装实行环保认证及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认证,使得我国的服装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特别是对环保规定极为严格的欧盟市场步履维艰。欧盟颁布禁止191种染料加工的纺织品进入其市场指令的当年,我国就有总额10%左右的纺织品出口受限。
综上所述,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虽在短期内为服装业带来一定利益,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好处并不如想象的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关税降低、外资进入,其挑战甚至更大。具体到企业而言,短期来看,那些主要为国外企业贴牌生产的加工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将由于配额取消、关税降低获益;但从长期来看,只有注重品牌运作、能力培养的企业才有望在长期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