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09:15:33
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行业新闻

纺织行业2002年回顾及2003年展望(上)

发表时间:1/9/2003

    2002年,我国纺织工业获得长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再创佳绩。1-11月,纺织工业总产值9537亿元,同比增长13%;销售收入8875亿元,增长15.1%;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561亿美元,增长14.5%;产销率97.27%,提高0.98个百分点;利润280.1亿元,增长23.7%。估计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610亿美元,利润310亿元,均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纺织经济势头良好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我国纺织工业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还要好,主要纺织经济指标也大大超过2002年初的预测水平。分析表明,纺织经济势头良好的主要原因:一、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衣着消费增长较快。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有利地带动了人们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扩大。2002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93元,同比实际增长17.2%;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为1031元,同比实际增长6%。
  二、积极扩大服装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一方面发达国家部分取消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配额限制,另一方面我国积极落实“免抵退”税政策,加大了对重点企业出口退税的力度,调动了企业出口积极性。据海关统计,1-11月我国对设限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17.6%,比对非设限地区出口增幅高出3.8个百分点。同时,据美国海关统计,1-10月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607.0亿美元,下降0.1%,其中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72.3亿美元,增长27.4%,市场占有率为11.9%,同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如果从产品数量上看,增长幅度更大。1-10月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39.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1倍,占美国进口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量的比重由2001年同期的6.7%提高到12.3%。
  三、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恢复了我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2001年国家决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棉花市场化程度提高。国家加大了调控力度,改善调控手段,调控效果显著。根据市场形势,及时抛售国储棉和1998年商品棉,全年抛售国储棉和商品棉60多万吨,平抑了国内棉花价格,保持了国内外棉价基本接轨。2002年国内棉价总体水平略低于国际市场,棉纺织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恢复。1-11月我国棉纺织品服装出口1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5%,增幅比2001年同期提高17.8个百分点。
  四、改革调整为纺织服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近5年来的改革调整,压缩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围绕面料国产化为突破口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纺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都明显提高。八批国债技术项目中安排纺织项目269项,总投资312亿元,可增加高档面料约25亿米。2002年1-11月在服装加工贸易出口下降3.6%的情况下,一般贸易出口则增长了22.8%。这表明面料国产化工作取得较大成效。5年来,我国服装出口面料国产化比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