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3/20/2023
近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ITMF) 发布了2022年棉花污染调查结果,该调查涵盖了21个国家的104家纺纱厂,并评估了78种棉花的主要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与2019年相比,原棉的杂质污染和黏性污染都有所下 降。同时,棉籽屑情况与之前持平。
据世界各地纺纱厂反馈,原棉杂质污染程度从2019年的25%下降到2022年的22%。 在所有评估的棉花中,6%的棉花杂质污染严 重,16%的棉花为中等程度杂质污染。由于调查结果的汇总数据是不同污染情况的算术平均值,因此单项杂质污染数据更能充分代 表污染程度。不同的杂质污染数据包括:5% 的棉花在生产中或多或少被焦油污染;43% 的棉花或多或少被如树叶、羽毛、纸张、皮革等有机物污染;其他影响较大的污染物包 括塑料绳(31%)、塑料薄膜(39%)、编织塑 料绳(30%)以及沙尘(29%)。
调查显示,10种杂质污染最严重的棉花分别产自印度(品种包括 MCU-5、DCH,Shankar-4/6、J-34等)、巴基斯坦(品种包括NAIB、 MNH93)、阿富汗、多哥共和国和坦桑尼亚。杂质污染程度较低的10种原棉为产自西班牙、中国(安徽、山东)、澳大利亚、美国(孟菲斯地区、皮 马、亚利桑那、东南部)和墨西哥(华雷斯)的品种。
据世界各地纺纱厂反馈,近十年来,棉花黏性持续降低,从2013年的23%降至2022年的12%,是自198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棉花黏性较高的10种棉花为产自阿富汗、美国(皮马、亚利桑那)、塔吉克斯坦、喀麦 隆、巴西、阿根廷、印度(DCH)、苏丹(巴拉卡特)和津巴布韦的品种。而产自巴基斯坦(MNH93)、中国(山东、安徽、河北)、希腊、南非、莫桑比克、苏丹、美国(孟菲斯地区)和乌干达的棉花品种没有或几乎没有受到黏性的影响。
棉花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棉籽屑仍然是世界各地纺纱厂所面临的问 题之一。调查显示,33%的棉花含有中度或大量棉籽屑(与2019年相同)。 棉籽屑较为严重的10种棉花分别产自阿富汗、巴基斯坦(品种为MNH93、 NAIB)、印度(品种为MCU-5、DCH、Shankar-4/6)、坦桑尼亚、埃及、图尔 基耶和多哥共和国。棉籽屑含量较少的10种棉花包括苏丹、喀麦隆、澳大利 亚、希腊、西班牙、中国(山东、河北、安徽)和墨西哥的品种。
主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
主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ISSN 1003-3025 CN11-1714/TS
姓名:
邮箱: